close

NTRK融合基因在那些癌症表現?下圖是目前的研究結果,出自 Nature Review Clinical Oncology 2018; 15(2): 731-47

圖片20.png

如上圖,左邊是成人癌症,右邊是兒童癌症,紅點代表NTRK融合基因發生率>90%的癌症,藍點是5-25%的癌症,綠點是<5%的癌症,可知:
1. NTRK融合發生率高的(>90%,紅點),都是罕見癌症,像成人的MASC(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,一種唾腺癌症),兒童的infantile fibrosarcoma等,大部分腫瘤科醫師應該一輩子也沒見過。
2. 比較不罕見的癌症,如甲狀腺癌、胃腸道間質性腫瘤等,NTRK融合發生率大約是5-25%
3. 眾所周知的常見癌症,如乳癌、肺癌、大腸癌。頭頸癌,兒童的腦癌等,NTRK融合的發生率是最低的,小於5%。

簡言之,就是在常見癌症發生率極低,罕見癌發生率高。

NTRK融合基因的另一個特色,就是不論癌別,針對此變異的標靶治療,效果都很好

基因變異,不一定就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標的,來看BRAF突變的例子。
BRAF的V600E突變[指的是第600號胺基酸由valine(V)變成glutamic acid(E)],在黑色素癌發生,也在大腸癌發生,
對於有相同BRAF V600E的黑色素瘤及大腸癌,BRAF抑制劑在前者有48%的反應率(response rate),無惡化存活(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) 5.3個月,後者則完全沒效,0%反應率。
(關於response rate及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,請參考前作 標靶治療系列(五) 番外篇-如何看抗癌藥物的療效)

所以,NTRK融合,所帶來跨癌別的療效,是很特別的。

圖片21.png 出自 Lancet Oncology 2020; 21(4): 531-40

上圖是今年發表的,使用NTRK抑制劑Larotrectinib的臨床試驗結果,用在各種不同的癌症,包括軟組織肉瘤、甲狀腺癌、唾腺腫瘤、肺癌、大腸癌、黑色素癌、乳癌、骨癌、膽管癌、胰臟癌、肝癌等。
可以看到每個癌別都有效,總反應率是79%(121/153),至於是不是每個癌別的效果都一樣好,還無法下定論,因為很多癌別只有2-4個病人。

圖片22.png

同一個研究,將所有153位病患,依照腫瘤縮小的程度排列,柱體向上代表變大,向下則是變小,柱體的數值代表變化的百分比,這在癌症藥物研究稱為Waterfall plot,瀑布圖。
可以看到,大部分病患的腫瘤都是變小,只是有些人的變小程度,尚未達到partial response (一維量度縮小需超過30%),而只有stable disease,所以不算在反應率內。
不同的顏色則是代表不同癌別,由上圖可知,只要NTRK融合基因存在,其標靶治療對每一種癌都有效,是跨癌別的療效。

圖片23.png

同一個研究,看完反應深度,再來就是反應持久度,因為理論上,每一個抗癌藥物,最後都會因腫瘤產生續發性抗藥性而失效。
左圖是反應期間,就是吃藥有效(達到PR以上)的患者,有效期間的中位數;右圖是無惡化存活期,就是所有患者(有效加沒效),無惡化期間的中位數。
雖然兩個數值有所不同,但是都很驚人的長,兩年以上的有效期。

記得肺癌的標靶治療艾瑞莎、得舒緩嗎?反應率約70-75%,無惡化存活期為9-10個月,已經是固態腫瘤標靶治療的標竿了。

NTRK融合基因的標靶治療,反應率79%,無惡化存活期28.3個月,更厲害。

重點還跨癌別。

個人化的癌症治療(personalized cancer medicine),重點就是要找到可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記(biomarker),像EGFR突變之於艾瑞莎,
而NTRK融合基因,正是一個新的生物標記,能預測其標靶治療的療效,而且在各個癌症都適用。

跨癌別的預測,是一件很強大的事情,在腫瘤學中這種例子是很少的,像前面提到的BRAF V600E突變,只有在黑色素癌有意義,在大腸癌則否。

在NTRK融合基因之前,另一個大紅大紫的跨癌別療效預測標記,就是免疫治療節點抑制劑(check point inhibitor, 即anti-PD1/PD-L1)的標記MSI-H(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-high)以及tumor mutation burden。

2017-2018,是免疫治療正式浮出水面,大鳴大放的一年,我們後面就來看看免疫治療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ante不疾不徐 的頭像
    Andante不疾不徐

    Andante的癌症科普教室

    Andante不疾不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